刘言史的诗词

ju67kgfg62024-09-03诗人诗文12

    刘言史(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),唐代诗人。藏书家,赵州邯郸人。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,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。少尚气节,不举进士。与李贺同时,工诗,美丽恢赡,自贺外世莫能比。亦与孟郊友善。初客镇襄,尝造节度使王武俊。武俊好词艺,特加敬异卒后,葬于襄阳。孟郊作歌哭之。言史著有歌诗六卷,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曾旅游金陵、潇湘、岭南等地。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,颇好文学,为之请官,诏授枣强县令,世称“刘枣强”,但未就任。

    轶事典故

      唐朝时有一个与李贺、孟郊同时代的诗人,他没做过一天枣强县令,却被世人称为“刘枣强”。他叫刘言史,其诗百锻为字,千炼成句,《全唐诗》录存其诗一卷,计七十九首。刘言史去世后,孟郊写有一首《哭刘言史》:“……精异刘言史,诗肠倾珠河。取次抱置之,飞过东溟波。可惜大国谣,扬为四夷歌。”可见刘言史的诗当时已蜚声海外。兹录刘言史诗二首,可见其风格:“花颔红鬃一向偏,绿槐香陌欲朝天。仍嫌众里娇行疾,傍镫深藏白玉鞭。”“喷珠团香小桂条,玉鞭兼赐霍嫖姚。弄影便从天禁出,碧蹄声碎五门桥。”

      有一次,他去拜访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,王武俊要出猎,便邀刘言史同往。行猎中马匹惊起芦苇丛中一双鸭子,王武俊一箭双鸭,十分兴奋,得意地对刘言史说,我的武艺高强,先生诗词顶尖,何不作诗以颂此文武之会?刘言史当即于马上作《射鸭歌》以献。王武俊愈加器重,欲推荐刘言史为枣强县令,刘言史却以有病为由婉辞,但人们却由此称刘言史为“刘枣强”。

      刘言史的名声传到了汉南节度使陇西公李夷简的耳朵里,渴思一见,便以髹器(漆器)千件贿赂王武俊,请其引荐。于是刘言史做了李夷简的幕宾,从此每天与陇西公饮酒赋诗,刘言史由此诗名大噪。过了一段时间,李夷简的一个从事(官职名,僚属)说,以刘言史的才干,只让他作诗,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?李夷简便问刘言史愿意做什么官,刘言史回答说,我也没多大能耐,做个参军也就到头了,于是被任命为司功参军。后来李夷简又奏请为其升职加爵,没想到刘言史无福消受,诏下之日,竟无病而亡。陇西公大恸,说,果然如其所言,只做到了参军。于是厚葬于襄阳万山柳子关。十多年后,晚唐诗人皮日休为其撰写了长达1000多字的《刘枣强碑》,对刘言史的诗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,称“其美丽恢赡,自贺(李贺)外世莫得比”。

      刘言史以“枣强”留名,却没在枣强县做过一天县令,而在唐朝时,枣强有一个县尉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名字,只不过这名字留得有点另类。此人叫张怀庆,在诗歌大为光大的唐朝,张怀庆不可避免地爱写点小诗以附庸风雅,但他才气有限,写不出好诗来,于是就想了个“抄近道”的方法,即把别人的诗拿来改装一番,当作自己的诗。监察御史李义府写了一首诗:“镂月成歌扇,裁云作舞衣。自怜雪影,好取洛川归。”张怀庆觉得不错,就每句添两个字,改装成一首七绝充作自己的作品:“生情镂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镜自怜雪影,时来好取

      洛川归。”有人编了两句话嘲讽他:“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(弘文馆学士,中书待郎)”。“生吞活剥”这个成语即由此而来。

    评价

      刘言史是中唐灿烂诗星中的一颗。与他同年的盂郊赞誉他:“精异刘言史,诗肠倾珠河。”晚唐皮日休高度评价他:“其美丽恢赡,自贺外,世莫能比。”

    刘言史的诗词

    春游曲

    花颔红騣一何偏,绿槐香陌欲朝天。

    仍嫌众里娇行疾,傍镫深藏白玉鞭。

    喷沫团香小桂条,玉鞭兼赐霍嫖姚。

    弄影便从天禁出,碧蹄声碎五门桥。

   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(王中丞武俊也)

    石国胡儿人见少,蹲舞尊前急如鸟。织成蕃帽虚顶尖,

    细氎胡衫双袖小。手中抛下蒲萄盏,西顾忽思乡路远。

    跳身转毂宝带鸣,弄脚缤纷锦靴软。四座无言皆瞪目,

    横笛琵琶遍头促。乱腾新毯雪朱毛,傍拂轻花下红烛。

    酒阑舞罢丝管绝,木槿花西见残月。

    立秋

    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
    送僧归山

    楚俗翻花自送迎,密人来往岂知情。

    夜行独自寒山寺,雪径泠泠金锡声。

    初下东周赠孟郊

    鹤老身更卬,龟死壳亦灵。正信非外沿,终始全本情。

    童子不戏尘,积书就岩扃。身著木叶衣,养鹿兼牸耕。

    偶随下山云,荏苒失故程。渐入机险中,危思难太行。

    十发九缕丝,悠然东周城。言词野麋态,出口多累形。

    因依汉元寮,未似羁细轻。冷灶助新热,静砧与寒声。

    断蓬在门栏,岂当桃李荣。寄食若蠹虫,侵损利微生。

    固非拙为强,懦劣外疗并。素坚冰蘖心,洁持保坚贞。

    修文返正风,刊字齐古经。惭将衰末分,高栖喧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