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的解释

ju67kgfg62024-08-29诗词原文11

李煜 五代诗词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

广广殿殿

译文

江南也好江北也罢,原来都是我的家乡,三十年过去了,就像做了一场梦。

当年的吴国宫廷院闱现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,当年的广陵亭台殿堂也已经变得十分荒凉。

站在江中船上看远处的岫岩被云雾笼罩,就像我的愁云片片。雨水敲打着归去的船就像我的眼泪一行行落下。

我们兄弟四人加上三百家人,此时不忍闲坐,细细思量我们的过失。

注释

吴苑:宫阙名

岫:峰峦

作者简介:

李煜,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,961年-975年在位,字重光,初名从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。汉族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,于宋建隆二年(961年)继位,史称李后主。开宝八年,宋军破南唐都城,李煜降宋,被俘至汴京,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、违命侯。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《虞美人》而被宋太宗毒死。李煜虽不通政治,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。精书法,善绘画,通音律,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千古杰作《虞美人》、《浪淘沙》、《乌夜啼》等词。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,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,被称为“千古词帝”。

作者的诗词

李煜的诗词

谢新恩

樱花落尽春将困,秋千架下归时。漏暗斜月迟迟,花在枝。

彻晓纱窗下,待来君不知。

浣溪沙

转烛飘蓬一梦归,

欲寻陈迹怅人非,

天教心愿与身违。

待月池台空逝水,

荫花楼阁谩斜晖,

登临不惜更沾衣。

渔父·一棹春风一叶舟

一棹春风一叶舟,一纶茧缕一轻钩。花满渚,酒满瓯,万顷波中得自由。

浣溪沙·转烛飘蓬一梦归

转烛飘蓬一梦归,欲寻陈迹怅人非。天教心愿与身违。

待月池台空逝水,荫花楼阁漫斜晖,登临不惜更沾衣。

临江仙·樱桃落尽春归去

樱桃落尽春归去,蝶翻金粉双飞。子规啼月小楼西,玉钩罗幕,惆怅暮烟垂。

别巷寂寥人散后,望残烟草低迷。炉香闲袅凤凰儿,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。

李煜的名句

山远天高烟水寒,相思枫叶丹。 :出自《长相思·一重山

自是人生长恨,水长东。 :出自《相见欢·林花谢了春红

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 :出自《浪淘沙令·帘外雨潺潺

世事漫随流水,算来一梦浮生。 :出自《乌夜啼·昨夜风兼雨

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 :出自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

一重山,两重山。山远天高烟水寒,相思枫叶丹。 :出自《长相思·一重山

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。 :出自《破阵子·四十年来家国

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 :出自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
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 :出自《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

别来春半,触目柔肠断。 :出自《清平乐·别来春半

凭阑半日独无言,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。 :出自《虞美人·风回小院庭芜绿

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无奈朝来寒雨,晚来风。 :出自《相见欢·林花谢了春红

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。 :出自《浪淘沙令·帘外雨潺潺

一壶酒,一竿身,快活如侬有几人。 :出自《渔父·浪花有意千里雪

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。 :出自《浪淘沙令·帘外雨潺潺

奴为出来难,教君恣意怜。 :出自《菩萨蛮·花明月暗笼轻雾

最是仓皇辞庙日,教坊犹奏别离歌,垂泪对宫娥。 :出自《破阵子·四十年来家国

雁来音信无凭,路遥归梦难成。 :出自《清平乐·别来春半
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 :出自《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
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 :出自《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

千里江山寒色远,芦花深处泊孤舟,笛在月明楼。 :出自《望江南·闲梦远

冉冉秋光留不住,满阶红叶暮。 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

砌下落梅如雪乱,拂了一身还满。 :出自《清平乐·别来春半

风回小院庭芜绿,柳眼春相续。 :出自《虞美人·风回小院庭芜绿

晓月坠,宿云微,无语枕频欹。 :出自《喜迁莺·晓月坠

紫菊气,飘庭户,晚烟笼细雨。 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

雍雍新雁咽寒声,愁恨年年长相似。 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

梦回芳草思依依,天远雁声稀。 :出自《喜迁莺·晓月坠

昨夜风兼雨,帘帏飒飒秋声。 :出自《乌夜啼·昨夜风兼雨

还似旧时游上苑,车如流水马如龙。 :出自《忆江南·多少恨

落花狼藉酒阑珊,笙歌醉梦间。 :出自《阮郎归·呈郑王十二弟

塞雁高飞人未还,一帘风月闲。 :出自《长相思·一重山

浪花有意千里雪,桃花无言一队春。 :出自《渔父·浪花有意千里雪

又是过重阳,台榭登临处,茱萸香坠。 :出自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

东风吹水日衔山,春来长是闲。 :出自《阮郎归·呈郑王十二弟

花明月暗笼轻雾,今宵好向郎边去。 :出自《菩萨蛮·花明月暗笼轻雾

无奈朝来寒雨,晚来风。 :出自《相见欢·林花谢了春红

留连光景惜朱颜,黄昏独倚阑。 :出自《阮郎归·呈郑王十二弟

创作背景